幹式磁選機的部分工作數據如下:
一、進料層的厚度:這與被處理原料的粒度和磁性粒子的含量有很大關係,處理粗粒子一般進料層比微粒厚。幹式磁選機處理粗粒級礦時,給礦層的厚度是最大粒子的1.5倍左右。中粒級為最大粒子的4倍左右,細粒級的材料則為10個粒子的厚度。原料中磁性材料含量不高時,應減薄到礦床中。如果過厚,位於最下層的磁性粒子受到上層材料的壓力,磁力無法被吸引,引起回收率的降低。磁性粒子含量高時,可以加厚礦層。
二、磁場強度和工作間隙:被處理材料的粒度、磁性高低與工作要求密切相關,工作間隙一定時,磁極間的磁場強度由線圈的安全匝數決定,匝數無法調節,隻能通過改變勵磁電流的大小來調節磁場強度。處理強磁紅尊等精選工作時,應采用弱磁場,處理弱磁材料,進行分選工作時,應提高電場強度。在電流恒定的情況下,改變工作間隙的大小不僅可以改變磁場的強弱,同時也可以改變磁場梯度,減小間隙從而急劇增加磁場力。通常,應該盡量減小處理粒子的大小來增加回收率。精選時,建議增大間隙以提高選擇性,達到提高品位的目的,但同時需要適當增大確保勵磁電流所需的磁場強度。
三、給礦速度:給礦速度由振動槽(或皮帶)的速度決定。其速度決定了礦粒在磁恐中停止的時間機械力,速度越大,礦粒在磁場中停止的時間越短,礦粒受到的機械力以重力和慣性刀為主,重力為常數,慣性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。由於弱磁性粒子在磁場中受到的磁力不小到淩駕於重力之上,所以如果慣性力增大到淩駕於速度一定限度之上,吸附的磁力就無法收斂,從而引起接受率的降低。
以上就是幹式磁選機部分工作數據介紹,感謝閱讀。